秋冬来临,天气转凉变冷,心血管疾病高发。寒冷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在心血管疾病发作的许多诱因中,“寒冷刺激”已成为引人注目的问题。在寒冷低温季节,心血管病患者应加强自我防护,注意防寒保暖,更要注意养生调护,平稳的度过秋冬季节。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心血管病病人的冬季养生!
寒冷的冬天对于许多心血管病人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心血管病人尤其怕冷。冬季是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猝死率最高的时节之一。此时气候严寒,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血压波动异常,外周血管紧张度增强,末梢循环不良,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在心腔以及血管内容易形成血栓。这一情况对于原本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严重者可以导致心肌梗死、脑栓塞、肝肾功能受损等。另外,冬季呼吸道感染疾病增多,户外活动量减少,室内通风不良,加之高糖、高脂类食物摄入的增加,也同样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降低老年人对各种突发因素的耐受,导致基础疾病进一步恶化,甚至急性加重。因此,心脏病患者在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保暖可以防止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并对预防呼吸道感染有利。为此,心血管病人应尽量避免与冷水接触。体育锻炼应以打太极拳、做操、散步为好,不适宜赛跑、滑冰等激烈运动。
一、注意保暖
要警惕昼夜温差变化,注意保暖,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则应尽早治疗,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居室温度保持15~18℃,低温可造成血流缓慢、血黏稠度增高,血管收缩及痉挛,外周阻力增大,动脉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因此,居室温度适宜对预防心绞痛发作及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要注意保暖,外出时要穿着暖和,头要戴帽,脚要保暖,尤其不要忽略厚毛袜,维持足够的足部的血液循环,以防冷空气侵袭。用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心脏血管机能。 二、适度运动 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提倡户外锻炼。适度身体锻炼,可以使血流加快,心脏搏出量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增加。有计划的参加体育锻炼,每天1~2小时。可以根据个人的耐受情况量力而行,建议选择散步、太极拳、木兰剑、交际舞等有氧运动。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有利于血脂的控制、血氧的提高、血管紧张度的调节、心肌收缩力的增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平衡以及对疾病抵抗力的提高。 三、清淡饮食 饮食以清谈为主,注意各种营养元素搭配均衡,保证蛋、奶、大豆类等优质蛋白以及水果蔬菜等膳食纤维适量摄入。要摄取适当而足够的水份,饮食方面勿太咸、太油。限制摄取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内脏等。多吃高蛋白质、蔬菜、水果等食物。对于高血压、心脏病人来说更加要注意,尽量避免饮酒,尤其是烈性酒,烈性酒极容易引起血压异常增高,出现脑出血、中风、心力衰竭等。同时应控制盐、糖、脂肪的摄入。饮食有节制,晚餐不宜过饱。注意肠道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止便秘时用力排便加重心脏负担。 四、坚持治疗 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应坚持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诊。病情有波动时,及时与医生联系。而一般情况良好的老年人,也要注意心率、血压、呼吸、脉搏的监测,定期体检,防范于未然。最重要的,要积极控制高血压。一日至少量血压早晚两次以上。 五、乐观平和 精神乐观,保持平和的心境。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减少心理压力是避免疾病发作的法宝。起居有规律,睡眠要充足。 六、危险因子 排除或治疗其它危险因子如吸烟、肥胖、糖尿病等。要做到忌烟,吸烟可以引起血管的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