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如何得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的病因并没有完全确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年龄、性别因素

冠心病临床上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在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近年来该病的发生有年轻化的趋势。女性在绝经前冠心病发病率较低,这是因为雌激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会明显升高,并逐渐达到同男性相等水平。


血脂因素

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因素。目前认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最肯定的致病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实践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冠心病治疗的首要靶点。另外高甘油三酯水平、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同样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压病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3-4倍。这可能是因为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使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容易通过血管内皮、进入动脉血管壁形成粥样斑块,并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吸烟

吸烟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2-6倍,且冠心病的发病率与吸烟的数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吸烟越多,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越高。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以直接损失血管内皮和心脏肌肉,引起动脉痉挛和心肌损伤。吸烟也能导致前列环素释放减少,引起血栓形成。吸烟还可以引起血脂代谢紊乱,致使患者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破裂。另外被动吸烟也是冠心病的发病因素。


糖尿病高血糖

糖尿病高血糖可引起血脂紊乱、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血管壁结构损伤、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在任何年纪,糖尿病都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同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发生冠心病风险在55岁以下是10.71倍,55-65岁是10.92倍,65-75岁是4.49倍,75岁以上是3.47倍。伴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往往病情更重、症状更不典型、血管病变更弥漫。


供稿:冠心病&高血压一科

2022年10月31日 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