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相关问题Q&A

1.什么是房颤?为什么房颤已经成为心血管病领域的新的流行病?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律不齐疾病。房颤时,心脏跳动极不规整,这使得心脏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时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但是心房的激动不能全部到达心室,所以心率一般可达到100~200次/分,脉搏的频率更慢,而且弱。成年人的房颤患病率从1%~6%不等,而且随年龄增长,房颤的患病率急剧升高,在75岁以上人群甚至以达到10%。我国房颤病人已多达800万人,大连地区房颤病人约4万。


2.为什么会发生房颤?

房颤的发生常常与其他疾病联系在一起,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肺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有时没有其他疾病,如果存在酗酒或嗜酒、长期精神紧张、大量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也会发生房颤。有6%~15%的房颤患者临床检查未发现任何已知的基础心脏疾病,称为特发性房颤。


3.房颤如何诊断?

房颤的诊断并不困难,有经验的医生用听诊器就可以诊断,房颤发作时的心电图就是确诊的依据。如果发作时间短暂、频繁者可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


4.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Ø 血栓形成与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所在!房颤时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则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从导致脑血栓(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生常人的5~17倍。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Ø 心率快和节律不整齐可使病人感到心慌,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从而导致心力衰竭,活动能力下降,浮肿等。

房颤_副本.jpg

5.目前治疗房颤的方法有哪些?

(1)药物治疗主要包括:1)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转复窦性心律的药物长期服用副作用明显甚或增加死亡率,且长期治疗的成功率至多仅为30~60%左右;2)控制房颤发作时的快速心室率,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地高辛、倍他乐克、异搏定等;3)对血栓栓塞的高危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治疗,抗凝治疗的不足是需要经常抽血化验以减少抗凝过度导致出血抗凝不足导致失去预防作用。阿司匹林无效。

(2)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1)电复律治疗:转复成功率高,但不具有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2)导管消融根治房颤,这种手术已在国内外较大的心脏中心已开展10余年。相对传统的药物治疗而言,这种手术属微创,且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导管消融术已是房颤治疗的一线治疗方式。3)外科手术:但是开胸手术本身创伤较大。


6.什么是房颤的导管消融术?

导管消融术是通过大腿上的静脉血管将直径与普通圆珠笔芯相当的导管送入心房,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形成环形的疤痕,并最终使心房与肺静脉失去电联系,从而达到根治房颤的目的。


7.导管消融术的成功率怎么样?有风险吗?

单次消融术后3个月内,约30%的患者还可能会再次出现房速、房扑或房颤,但3个月后约80%-90%的阵发性房颤和60-70%的持续性房颤可恢复正常(窦性)心律。若患者3个月后仍有房速、房扑或者房颤发作,则属未成功,经第二次或第三次消融后成功率可达90%。

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同其他的一些创伤性操作一样,该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术前医生会将与手术相关的风险给您进行细致的说明。手术中医生会尽自己最大的责任心,并通过一些防范措施将手术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特别强调:抗血栓治疗最重要,早治疗,大获益。关爱健康,关注房颤!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律不齐疾病。
2021年11月08日 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