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大连睿康心血管病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大连睿康心血管病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 1 奥美拉唑 16 奥拉西坦 2 人血白蛋白 17 雷贝拉唑 3 头孢哌酮舒巴坦 18 前列地尔 4 依达拉奉 19 罂粟碱 5 银杏叶提取物 20 美罗培南 6 泮托拉唑 21 磷酸肌酸 7 复方氨基酸 22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8 地佐辛 23 长春西汀 9 倍他司汀 10 布地奈德 11 头孢他啶 12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13 艾司奥美拉唑 14 左氧氟沙星 15 法莫替丁2023年04月27日 14:58
-
影像科完成美国心脏协会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培训为提高科室人员对心跳呼吸骤停、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即刻治疗、急性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识别和干预技能,使高效团队对疾病能够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从而改善心跳呼吸骤停和其他心血管急症的成人患者的预后,2023年2月25日影像科边杰主任邀请美国心脏协会(AHA)具有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资质以及国际创伤生命支持提供者资质的高级培训师(主任导师)殷鹏老师,进行现场教学并授牌心血管病医院作为“美国心脏学会专业示范中心”。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课程是专门为指导或参与治疗心跳呼吸骤停或其他心血管急症的医务人员而设计的,学员通过聆听教学讲解、主动参与模拟临床案例、讨论与角色扮演、高效团队的小组实践,强调将有效的团队技能作为复苏过程的一个关键部分,反复练习如何担当团队组员和团队组长;课程结尾每位学员将作为组长完成一场心脏骤停的场景模拟,评估对核心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成人心脏骤停流程图的应用、对心律失常的解读、对ACLS药物治疗的合理运用、作为一名高效团队的组长和组员的高效表现,达到客观衡量标准方能通过考核。2022年1月8日影像科医技护全体人员顺利通过基础生命支持(BLS)课程培训及考核也为本次培训的顺利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培训现场,边杰主任带头学习及操作演示,殷鹏老师耐心细致地对在场学员技能操作的手法和流程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和纠正。各位学员认真学习并掌握成人高质量的BLS技能、口咽气道/鼻咽气道的管理、ACLS重要心律识别、除颤、给药路径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急措施,通过高效团队合作培训,快速识别心脏骤停、立即提供高质量CPR、需除颤仪时立即进行除颤,加深了以目标为导向、对时间要求严苛的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认识和能力。 通过本次培训,夯实了科室人员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加强了科室团队的协作能力,以便今后更好的应对日常急救和突发事件,从而提高患者救治的安全性、质量及满意度。 影像科秉承崇德尚医的精神,通过深入开展组织急救培训、规范临床操作,开启“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征程。 供稿:医学影像科2023年02月28日 15:35
-
“门诊共济”微课堂——“个人账户”共济2023年1月1日起,大连市正式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关于门诊共济有两个含义:一是“门诊统筹”共济。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医保政策范围内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医保基金按照相应的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进行报销,简言之,门诊就医患者也能享受到统筹基金报销待遇。二是“账户共济”。 本期“门诊共济”微课堂,带您了解“账户共济”一、什么是“账户共济”参保职工个人账户可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等个人缴费。 二、“门诊共济”后个人账户有什么改变?调整前:个人账户的划入由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的一部分共同计入;调整后:每月按本人参保缴费基数2%划拨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费部分(工资总额的8%)全部计入统筹基金。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由统筹基金按本市2022年基本养老金月平均水平的2%左右定额划入,即固定为每月80元。 三、个人账户如何实现“亲属共享”?参保人员可通过“大连市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服务大厅”—“我要办”—“业务办理”—“共济账户”—“新增授权”,详细阅读“亲情账户绑定告知单”,按照操作步骤自愿为其配偶、父母、子女进行个人账户共济绑定。绑定人员分为授权人和使用人,授权人为个人账户共济绑定的申请人,使用人为授权人的配偶、父母、子女。 四、“亲属共享”是否等同于“一人办医保,全家享待遇”?1、亲属仅限于参保人员的直系亲属:配偶、父母(有血缘关系)、子女,且为大连市参保人员。参保人的非血缘关系父母、兄弟姐妹不属于直系亲属,不在共济范围内。 2、“亲属共享”是指:仅共用其个人账户,仅用于支付符合医保政策规定内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等个人缴费。 五、个人账户不能支付的有哪些个人账户不得用于公共卫生费用(国家政策允许的除外)、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支出。2023年01月31日 15:44
-
【健康科普】冬季如何保持心血管健康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发季节。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是心血管病发病高峰期,发病数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这与血脂季节性波动的结论也相一致。据统计数据显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中约15.8%与天气寒冷相关,而仅有1.3%与天气炎热相关。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在寒冷季节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温暖季节。 一、心血管疾病为何冬季高发 心血管疾病易于冬季高发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一是冬季的血压波动大,寒冷环境会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从而使血压水平比炎热环境中高5毫米汞柱左右,而高血压患者的这种季节性波动更为明显,导致冬季血压控制欠佳;二是冬季心脏负担重。寒冷环境刺激机体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与心肌做功。此外,天气寒冷时人们活动量减少,排汗量减少,摄入的水分也会相应减少,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三是冬季人体耗氧量增加。在冬季,人体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维持正常体温,耗氧量增加易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四是冬季感染性疾病高发。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心血管疾病与炎症密不可分,而冬季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呼吸道感染会加速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恶化,增加其死亡率。此外,冬季为御寒而摄入高脂高热量食物、寒冷天气刺激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冬季尘埃颗粒的低空聚集、固体燃料如煤炭、木材等取暖造成的空气污染等,均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风险。 二、哪些措施可预防冬季心血管疾病 首先,在做好冬季防寒保暖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暖是健康过冬的首要措施,外出活动务必及时增添衣物,戴好帽子口罩。适度运动可以加速汗液排出,促进水分的摄入。有运动习惯的人可以适当调整运动时间在上午10点以后,一方面晨起时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心肌负荷较高;另一方面,晨起温度过低,易刺激血管收缩,有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病史的人群此时更容易发生心肌缺血。 其次,高血压患者冬季要做好血压测量,合理、规律地使用降压药物。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季节性波动相较于正常人群会更加明显,因此建议每日于晨起、下午、睡前分别测量一次血压,如发现较前有明显变化,应及时就医调整降压药物,切忌自己随意增减药物。 另外,冬季要适当的调整饮食习惯,控制血脂水平。相关数据表明,冬季人群的血脂均值要高于其他季节,这可能与冬季习惯吃高热量的食物有关。而较高的血脂水平,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因此,冬季要适量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日常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适当饮用一些具有降脂作用的白茶、绿茶及苦丁茶等,但要避免饮用浓茶。寒冷时,人体的血液粘稠度会增加,因此,要尽量保证每日水分的摄入量大概在1.5—2.5升左右,心衰患者要注意控制在每日1.5—2升以内。 最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及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如今,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群的专利,其发病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良好规律的作息是健康的前提。夜晚应保证充足睡眠,尽量于晚上11点前入睡,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减少高油高盐饮食;及时排解工作生活上的压力,避免过度劳累;外出时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有必要及时做好防护;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可以提前打流感疫苗进行预防。此外,对于某些地区无法采取集中供暖的人群,可以采用电暖器取暖等。2023年01月06日 15:29
-
【医院资讯】咯血十几年,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立竿见影今年52岁的王大姐咯血了十几年,曾多次住院治疗,她反复咯血的原因是支气管扩张。年轻时王大姐在劳动时咯了一口血,她并没当回事。但从此以后,每当她感冒咳嗽时都会出现轻微的咯血,随着年龄的增长到现在感冒咳嗽时就是一口一口的吐血。 前几天,王大姐感染新冠后,咯血的毛病又犯了,这次咯血更为明显,每天咯血200多毫升,身体非常虚弱。王大姐的女儿了解到大连睿康心血管病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李巍副院长是介入方面的专家,于是带着母亲来到大医二院心血管病医院。李巍副院长接诊后结合病人病史说道:“患者属于支气管扩张性咯血,如果咯不出去血就会引起窒息。”由于王大姐病史长,身体比较虚弱,出血量比较大,双肺广泛性纤维化,一般来说死亡率是比较高的。双肺切除显然不可能,因为没肺就没法呼吸,而内科的止血治疗方法也已不起作用。为此,李巍副院长采用微创介入手术治疗方法,经皮穿刺从股动脉进入导管至支气管动脉出血部位,经导管至注入栓塞剂,分别阻塞双肺出血血管,咯血现象马上停止。 (右一为李巍副院长,右二为张端珍副院长) “支气管扩张”患者多数患过百日咳、麻疹或支气管肺炎李巍副院长介绍说,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发病因素为支气管-肺组织的感染和支气管阻塞。感染会引起管腔粘膜的充血、水肿,从而使管腔狭小,分泌物易阻塞管腔,导致引流不畅,加重感染;同时支气管阻塞引流不畅也会诱发肺部感染。故两者互相影响,就会促使支气管扩张的情况发生和发展。但先天生发育缺损及遗传因素引起的支气管扩张较少见。 支气管扩张所致的大咯血是秋冬换季时多发的疾病。支气管扩张症大多数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多数患者在童年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的病史,所以导致会常有呼吸道反复发作感染的情况。其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若反复继发感染,会使支气管引流不畅,痰不易咳出就会感到胸闷不适。炎症如果扩展到病变周围的肺组织,就会出现高热、纳差、盗汗、消瘦、贫血等症状。 “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95%是由于感冒而诱发加重临床调查显示,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95%是由于受凉感冒而诱发加重的。不少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受冷后可立即发病,所以秋冬季节患者应注意保暖,增强机体的体力和免疫力,避免受凉感冒。同时吸烟与支气管扩张的发病、复发、加重有密切关系。还有就是饮酒后可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故支气管扩张患者应戒烟、酒,避免接触烟雾及刺激性气体。 出现咯血情况应该怎么办若患者仅痰中带血或小量咯血,可以采取休息、口服药物止血、止咳化痰、抗炎等治疗,应慎用强镇咳药,以防因咳嗽反射被抑制而导致窒息的发生。出现中等或大量咯血时应及时住院,注意将血咳出,切忌屏住咳嗽,不然容易发生气道阻塞导致肺不张或窒息。对于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可以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其操作简便、微创、疗效迅速、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并发症少,并且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供稿:介入血管外科 李巍2023年01月04日 16:06
-
【健康科普】心血管病病人的冬季养生指南秋冬来临,天气转凉变冷,心血管疾病高发。寒冷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在心血管疾病发作的许多诱因中,“寒冷刺激”已成为引人注目的问题。在寒冷低温季节,心血管病患者应加强自我防护,注意防寒保暖,更要注意养生调护,平稳的度过秋冬季节。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心血管病病人的冬季养生! 寒冷的冬天对于许多心血管病人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心血管病人尤其怕冷。冬季是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猝死率最高的时节之一。此时气候严寒,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血压波动异常,外周血管紧张度增强,末梢循环不良,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在心腔以及血管内容易形成血栓。这一情况对于原本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严重者可以导致心肌梗死、脑栓塞、肝肾功能受损等。另外,冬季呼吸道感染疾病增多,户外活动量减少,室内通风不良,加之高糖、高脂类食物摄入的增加,也同样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降低老年人对各种突发因素的耐受,导致基础疾病进一步恶化,甚至急性加重。因此,心脏病患者在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保暖可以防止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并对预防呼吸道感染有利。为此,心血管病人应尽量避免与冷水接触。体育锻炼应以打太极拳、做操、散步为好,不适宜赛跑、滑冰等激烈运动。 一、注意保暖要警惕昼夜温差变化,注意保暖,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则应尽早治疗,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居室温度保持15~18℃,低温可造成血流缓慢、血黏稠度增高,血管收缩及痉挛,外周阻力增大,动脉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因此,居室温度适宜对预防心绞痛发作及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要注意保暖,外出时要穿着暖和,头要戴帽,脚要保暖,尤其不要忽略厚毛袜,维持足够的足部的血液循环,以防冷空气侵袭。用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心脏血管机能。 二、适度运动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提倡户外锻炼。适度身体锻炼,可以使血流加快,心脏搏出量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增加。有计划的参加体育锻炼,每天1~2小时。可以根据个人的耐受情况量力而行,建议选择散步、太极拳、木兰剑、交际舞等有氧运动。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有利于血脂的控制、血氧的提高、血管紧张度的调节、心肌收缩力的增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平衡以及对疾病抵抗力的提高。 三、清淡饮食饮食以清谈为主,注意各种营养元素搭配均衡,保证蛋、奶、大豆类等优质蛋白以及水果蔬菜等膳食纤维适量摄入。要摄取适当而足够的水份,饮食方面勿太咸、太油。限制摄取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内脏等。多吃高蛋白质、蔬菜、水果等食物。对于高血压、心脏病人来说更加要注意,尽量避免饮酒,尤其是烈性酒,烈性酒极容易引起血压异常增高,出现脑出血、中风、心力衰竭等。同时应控制盐、糖、脂肪的摄入。饮食有节制,晚餐不宜过饱。注意肠道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止便秘时用力排便加重心脏负担。 四、坚持治疗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应坚持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诊。病情有波动时,及时与医生联系。而一般情况良好的老年人,也要注意心率、血压、呼吸、脉搏的监测,定期体检,防范于未然。最重要的,要积极控制高血压。一日至少量血压早晚两次以上。 五、乐观平和精神乐观,保持平和的心境。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减少心理压力是避免疾病发作的法宝。起居有规律,睡眠要充足。 六、危险因子排除或治疗其它危险因子如吸烟、肥胖、糖尿病等。要做到忌烟,吸烟可以引起血管的痉挛。2023年01月03日 16:20
-
【健康科普】为什么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病发率高到了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也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到了秋冬季节,中老年人也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防止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在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后,也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经常出现在中老年人群当中,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脑中风、脑梗塞、冠心病、脑栓塞,这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也会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大家在日常也要多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那么为什么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 一、天气因素到了秋冬季节,天气慢慢会变得寒冷,寒冷就会使人体内的血管收缩而刺激血压上升,也会影响到血管当中血液的流动,血压上升后就会引发脑梗塞、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到了秋冬季节,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身体的保暖,不要使自己的身体受凉。 二、胆固醇升高秋冬季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比较少,很多中老年人会经常吃含有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体内的胆固醇以及血甘油三酯升高,会引发心脏病以及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人在日常的饮食上一定要做好调整,不要吃含有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饮食要以清淡为主。 三、维生素D下降秋冬冬季的环境是比较差的,经常会出现雾霾天气,很多人经常憋在家里,不能外出晒太阳,但经常晒太阳有利于维生素D的吸收,维生素D能够软化和疏通血管,人体内在缺少维生素D后,就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四、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呼吸道感染在发生后,会影响到患者的肺组织,从而使心脏负担增加,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在日常要多学习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到了秋冬季节,要注意身体的保暖,不要使自己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在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后,也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要定期测量自己的血压和血糖,防止血糖血压升高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2022年12月29日 16:04
-
【健康科普】心脏养护指南,让你的心更强大有人说心脏像“桃子”,有人说心脏是“房子”,其实心脏是我们身体里的发动机。心脏像两层楼的“小楼房”,上面两间“房间”,下面两间“房间”。那么,如何保护我们的“小心脏”呢?保护心脏日常小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吃“5”:每天大致吃够5种水果蔬菜,有助于心脏健康。对于正常人群,5种蔬菜和水果没有特别的限制,糖尿病患者应适当减少糖分过高的水果。 睡“8”:每晚尽量睡足8小时。高质量的睡眠有益心脏健康。美国研究发现,每天睡眠时间,包括小睡在内,如果不足5小时,患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多。可见保证充足睡眠的重要性! 动“10”:每天至少中等强度运动10分钟。适量运动有益心脏健康,可降低心脏病发病危险,主要取决于运动的频率而非时间。运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爬楼梯、散步或随意活动身体皆可,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增减。 注意合理饮食: 日常饮食中的茶、洋葱、苹果等产生的类黄酮可减少中老年人罹患冠心病的风险。类黄酮是一类植物色素的总称,为三元环化合物,具有保护心脏的功效。类黄酮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茶叶和红葡萄中。类黄酮可以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的产生,并具有降低血栓形成的作用。中老年人尤其应注意维持血管健康,避免血液粘稠,形成血栓,从而影响循环系统功能。 日常适合保护心脏的饮食: ① 坚果类:杏仁、花生等坚果富含对心脏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② 海带:含有可溶性纤维,易被大肠分解吸收,可防止血液黏性增加,预防血栓形成及动脉硬化。 ③ 黑芝麻: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能维持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硬化。 ④ 黄豆: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体内脂肪和胆固醇代谢。 ⑤ 玉米: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油酸,是良好的胆固醇吸收剂;入中药中,具有利尿作用,可帮助稳定血压。 ⑥ 马铃薯:含有丰富维生素C和钠、钾、铁等,属于高钾蔬菜。心脏病患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伴有低钾症状。常吃马铃薯,既可补钾,又可补充糖、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 ⑦ 菠菜:含有丰富的叶酸、铁和微量元素,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并起到补血作用。 ⑧ 芹菜:含有芹菜碱,可保护心血管功能。芹菜叶的维生素C含量比茎高,且富含植物性营养素和纤维素,可降低心脏病发生的危险性。 戒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损害心血管内皮细胞,严重影响内皮系统功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见诱因。 保持愉悦心情: 心脏的保健和心理状态及情绪反应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保护心脏健康。注重休闲。减压技巧和运动,如瑜伽、正念、太极等已被证实具有减压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2022年12月28日 15:45
-
【健康科普】保护心血管,不同年龄段各有侧重,这些小细节要知道到了一定年纪,心血管健康状况就在走下坡路。2021年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指出,从青年到中老年,心血管会跨越不同的健康状态,具体可分为 3 个年龄段: 25-45 岁:大多数人处于低风险,生活方式决定着未来风险、生活质量和医疗需求。 45-65 岁:开始出现亚临床疾病,心血管风险总体上为中等水平。 65 岁后:心血管事件开始出现,60%-80%的人有亚临床心血管病,15%发生临床事件。 应对心血管健康状况变化进程,各个年龄段各有侧重,这些小细节要知道! 25-45 岁:养成良好生活方式1. 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 建议每周最少有 150 分钟有氧运动,如跑步、快走、骑车、游泳等;另外每周可以抽出 2 天做下抗阻运动,如卷腹、俯卧撑、深蹲、使用弹力带或哑铃等运动。 在一篇《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应的研究进展》研究中指出,4-12 周及以上的有氧运动干预可以改善血脂、血压,其中 12 周的干预效果最佳,而 24 周的干预指标显著性更强。 2. 饮食上避免“三高”: 长期高油、高盐、高糖饮食,是心血管健康的“杀手”。建议饮食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试试“东方膳食模式”,简单总结为: (1)增加粗粮,减少精米精面; (2)推荐植物油,低温烹饪; (3)推荐豆制品; (4)蔬菜多多益善,保证适量水果; (5)推荐适量坚果、奶类; (6)强烈推荐蒸、煮、涮的烹饪方式。 3. 保证 6-8 小时睡眠时长: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指出,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少于 6 小时,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 48%和 15%。建议成年人保证 6-8 小时睡眠,最好每晚 23 点前入睡,以晨起感觉舒适为宜。 4. 不吸烟尽量不饮酒 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越早戒烟越好。 45-65 岁:重视体检,积极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对身体健康的监测非常必要,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将为后期治疗提供更多机会。 1. 40 岁后,重视心血管相关体检: 一般来说,在四五十岁时,心脏和血管都会有明显的老化,特别是对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来说,定期检查很有必要。比如,测量血压,抽血检查了解血脂、血糖,做心电图、冠脉 CT 等。 2. 遵医嘱治疗 如发现疾病,要积极遵医嘱治疗。一般大部分的高血压、冠心病等都需要长期用药。冠心病患者坚持药物治疗,有助于控制缺血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断剂、他汀类药物和 ACEI/ARB类降压药等。 65 岁后:更要注意避免意外发生65 岁后,不少人体检会查出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有些人已确诊有冠心病或高血压等,一直在遵医嘱治疗。除了定期体检、遵医嘱治疗和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外,这时候有一点格外重要,就是要防止意外发生。 1. 关注气候变化,冬季注意保暖 正值冬季,10 月底到次年 2 月天气最冷时也是血管的危险时刻。室内外的温差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者扩张,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因此,出门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颈部,可佩戴围脖和帽子。 2. 留意不适感,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心脏病发作的常见症状有胸中部疼痛或不适感;手臂、左肩、肘部、颌部或背部疼痛或不舒服。 此外,可能有发绀、呼吸困难或气短、心悸、无力、水肿;上腹不适或胀痛、恶心或呕吐;头痛、头晕或晕厥;出冷汗、面色苍白;咳嗽、声音嘶哑等。女性更易发生气促、恶心、呕吐,以及背部或颌部疼痛。 发生心梗要牢记两个“120”,及时拨打 120 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 120分钟,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心肌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坏死。2022年12月27日 14:07
-
【医院资讯】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疫情连续多日,医院持续告急!广大医护人员正面临奥密克戎感染和群众就医需求急剧增加的双重考验。大连睿康心血管病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全员员工积极响应,全力以赴,以科学的理念与坚韧不拔的毅力抗击疫情。患者激增,医务人员锐减,这是超乎想象的负荷,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在拼尽全力扛起救死扶伤的责任,在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关键时刻,他们从来都是“逆行者”。 急诊科——“疫”无反顾,坚守临床 随着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急诊救治工作变得愈发艰难,刚入院的病人还没有安顿好,后续的病人就已经被救护车送到医院。 大连睿康心血管病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王成旭主任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急诊科每一位同事都不惧艰辛、携手共进,只为打赢这场战疫”。但在猛烈的疫情冲击下,因为疫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已成为事实,多名急诊科医护人员都感染新冠,但疫情不允许他们居家休息,在这场抗疫战斗中,医院急诊科就是前沿阵地,急诊人在“加速跑”。作为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道防线,预检分诊是最重要的堡垒,既要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又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特殊时期,急诊医护人员面临的风险巨大,无法预知面前或下一位就诊患者的风险情况,但当面对情况紧急的患者,他们没有一丝犹豫、一如既往地冲上去。 疫情之下,急诊科全体成员全力以赴坚守阵地,用实际行动守卫“前沿阵地”,用汗水和热血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城墙。我院每位医护人员都发扬敢担当、敢负责,一心为病人着想的无私奉献精神!与时间赛跑,不顾个人安危,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重症医学科科——守望生命,“疫”起守护 重症医学科(ICU)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这里随时都能看到医护忙碌的身影。他们或在进行心外按压、除颤、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肺泡灌洗、中心静脉置管、各种穿刺等等抢救;或在透析;或在翻身拍背、气压泵治疗、机械排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护送患者外出检查等等常规治疗护理;或在为患者进行各种生活护理;或在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或在与患者家属沟通。会诊电话随时会响,危重患者随时会来,ICU的医护们随时准备着。 当前疫情情况下,重症医学科部门医护人员相继感染新冠,但是科室内的患者数量却丝毫没有减少,并且很多都是急危重症,这让坚守的医护人员工作量骤增。即使如此,科主任和护士长还是严格把控着科室的工作运转。疫情下的重症医学科虽然每天超负荷工作,但工作却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收治新患者、查房、全院会诊、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调整呼吸机参数。翻身、吸痰、动脉采血、CRRT、血液灌流、输血、物理降温、各种导管护理……大家耐心、细致、专注地做好每项工作,以确保重症患者的积极救治。 大连睿康心血管病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重症监护科主任杨丽说:“我们是前线战士的坚强后盾,坚守岗位、救治生命,就是为医院做贡献,为国家做贡献。” 累、苦、还要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是危重症医学科在疫情下的真实写照,因为他们要时刻保障医院危重患者的安全。他们身穿洗手衣,头戴手术帽,时刻守护在病人床头,随时奔波在抢救病人的路上。他们在危重与特护互相交织的“舞台‘,一个汗水与泪水不断流淌的“战场”,一个离死神那么远又那么近的地方,打着一场又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他们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着每一个徘徊在死亡边缘的脆弱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疫情当前,无论在一线还是在后方,大连睿康心血管病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全体医护人员都将坚守岗位,全力以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我们冲锋在前,从未退缩, 因为家园有难,必为其赴汤蹈火; 我们白衣执甲,逆风无畏, 因为家人有困,必为其披荆斩棘。 这些挺身而出、奋战一线的人, 是无数个医务工作者的缩影, 是共克时艰的大连人民的缩影。2022年12月26日 14:41